宋展生是以写意花鸟画见长的。他的花鸟画,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,不仅意境深邃,而且充分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。他曾在福州举办了一次新作展,引起画界的注意。一位名叫丁仕达的友人观看了他的画展后,有感而发,赋诗一首,诗中云:“才见荷趣戏秋塘,又闻竹风送兰香。浮鹅几只拨水暖,雀跃一对绕画梁。山青林茂群鹤舞,月淡草低野菊黄。品茶云深不知处,酣酒杏楼是吾乡。”
《荷塘翠羽》
《松鹤延年》
宋展生的花鸟画,既不远离前人轨辙又渐开新径,时出新意奇构不同流俗,可谓“入古出新”。他出生于上杭一个书画世家,其祖父宋赉臣、父亲宋省予的花鸟画,具有大家风范,被当代美术史论家认为“可与齐白石、潘天寿相媲美”。宋展生幼承家学,才气过人。儿时曾以《力争上游》(中国画)参加“中日儿童画展”。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,亦是其区别于其它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。宋展生吸取其父宋省予笔墨技巧中的精华,并臻于冼练娴熟。首先,宋展生的用笔灵活多变,为表现对象不同的质感、结构、动态而采用不同的手法。其次,他的笔墨讲究对比,运笔沉着而不飞扬。有时在中锋顺势的笔法中,参用干涩峭利的逆锋和侧锋,柔顺与执拗的笔致相辅相成。在运墨上,以淡墨为主,同时妙用焦墨和枯笔飞白,从而收到燥润互补,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。再有,他的笔墨融入书写之法,书写性成为他的笔墨的一个特征。其父宋省予工诗善书,创作时,强调笔墨造型时的书写意趣,笔笔相生,笔笔相应,不矫情,不做作。宋展生的花鸟画笔墨造型,显然受其父影响。
《樱桃芭蕉》
《腊梅花开》
宋展生认为,要达到写意写韵的艺术境界,画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艺术修养。我们知道,艺术风格的形成因人而异,不同的生活阅历、学识、不同的世界观、不同的观察力和不同的感受,奠定了画家不同的追求方向,同时,亦反映在其作品上。常谓“画画最终画修养”。得益于深厚的文化艺术及其他方面的修养,在宋展生的作品中,既体现他的主观创造性,追求意象也是他的另一特征。他非常赏爱那种“不似之似”的意象造型,因为这种意象造型的“似”的因素,使得他的塑造能指向具体的对象,而“不似”的因素则给予他主观发挥的巨大余地。正是由于这种“不似之似”的创造,使得他的画作呈现出具有感性的、有机的、偶然的、个性化的新气象。
《胡杨唱晚》
《吉祥图》
《孔雀紫藤》
宋展生热爱生活、热爱自然。他的画题材广泛,大到飞禽走兽,小至百花百草,皆能入画。他笔下的梅、兰、竹、菊等,无不寄寓着高洁的人格精神意义,蕴含着传统文化人的意趣;蔬果、竹笋、莲藕等则富有田园生活气息,给人朴素亲切之感;飞翔树间的麻雀、八哥、白鹤、白鹭等自然界的小动物,它们活泼、灵巧和惹人爱怜的神态跃然纸上。
中国画从没有一个机械而凝固的模式,只是一种生动而蕴藉的精神。宋展生的成功,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。
(文/吴新斌)
《紫云双雏》
《瓜田清趣》
(来源:侨号 chinesehorn)
画家简介
宋展生,福建上杭人,笔名半醒子、舒一展,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一级美术师,曾任福建画院书记、艺委会委员,现任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名誉主席,福建师大美术学院、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。作品多次参加在海内外举办的各种画展,并被文化机构及私人收藏。《觅》入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《今日中国美术》(教材)。出版有《宋展生画集》《百花词画》等。